司法鉴定是人民法院在审判、执行等司法活动中,针对案件所涉及物证、书证等能够证明当事人主张的证据,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鉴定的一项司法程序。这一程序的介入,为实现案件的公平公正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。其程序的公正性、高效性直接关系到案件裁判质量与司法公信力。
面对众多鉴定机构,如何突破传统模式下的选择方式与公信力挑战,通过技术革新破解难题,成为法院深化司法改革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重要课题。
传统鉴定机构选择模式的现实困境
在法院司法鉴定工作中,鉴定机构的选择需兼顾“随机公平”与“程序透明”双重要求。传统方式选择鉴定机构时,通常采用摇号机摇号,这种方式要求双方当事人必须同时到场,且需要邀请相关人员到场监督,不仅费时费力,还耗费了大量的诉讼资源。当前互联网上较多的摇号软件多为彩票、车牌号选择之类的摇号程序,与司法程序中选择鉴定机构所用的摇号程序和方式存在本质区别,无法适配司法鉴定工作的个性化需求。
AI大模型驱动的程序革新:从“被动适应”到“主动赋能”
面对传统模式的痛点,上街法院充分发挥信息化能动作用,深度借助deepseek AI大模型开发的司法鉴定机构智能选择程序,实现了从“技术辅助”到“流程重塑”的跨越,实现了司法需求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精准对接。
信息化团队联合民事、刑事、破产等业务团队,梳理出鉴定机构选择的核心要素,随后通过自然语言向deepseek发出相应的需求指令。deepseek在对指令进行技术解析后,在短短1小时内即可完成代码编写。针对“编程小白”的使用场景,模型还自动生成了可视化操作界面与操作指南。经过多轮需求更新迭代,最终形成全程加密模式的案件常用参数模版,当事人可在该程序上一键完成整个摇号过程。
在某破产清算案件中,该程序首次投入实战应用。案件涉及多家备选破产管理人机构,需在债权人会议现场完成选择。承办法官通过在线会议共享系统,将该程序向债权人代表、债务人等与会成员展示摇号全过程:在导入备选的机构名称后,设定好摇号的参数,点击“摇号”按钮后,程序以毫秒级速度完成随机运算,几分钟内便成功筛选出了“破产管理人”,且所有参与方均对生成的结果表示认可。
科技赋能司法的深层启示与未来展望
AI大模型在司法鉴定机构选择中的应用,绝非简单的 “技术替代”,而是司法理念与技术手段的深度融合。通过流程的数字化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,降低人为干预可能性,让司法为民从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,以技术理性守护程序正义。